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30 点击次数:178
2025年,美国贸易战正以超预期力度重塑全球货币秩序,其激进关税政策与美元霸权之间的矛盾已难以调和。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后,全球贸易量收缩与本币结算崛起形成双重冲击——中俄本币结算比例三年内从30%跃升至95%,印度与东盟国家正加速推进“卢比-卢比”支付机制,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从2018年的62%降至53%。这种去美元化浪潮的根源,在于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人为制造美元稀缺性,却反促各国建立独立支付体系。贸易战对美元霸权的破坏性集中体现在三大层面:其一,全球贸易循环断裂。
美国以“制造业回流”名义加征关税,直接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飙升18%-25%,企业被迫选择区域化生产。越南、墨西哥等国虽承接部分产能转移,但因美元流动性枯竭,其出口收入中美元占比从75%骤降至48%,转而采用黄金、人民币结算。其二,美债体系信任崩塌。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与外国投资者连续12个月抛售美债形成共振,2025年3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创2015年以来新低。
日本、沙特等传统盟友开始用美债收益置换黄金储备,伦敦金库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激增300%。其三,加密货币替代效应。特朗普政府推动比特币战略储备计划,虽试图通过“数字美元”维系霸权,却加速了美元与实体经济脱钩。
比特币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之际,其与美元的负相关性达-0.76,成为新兴市场国家规避美元风险的新工具。这场货币战争的深层逻辑,实则是美国试图用“关税武器”重构全球产业链,却因忽视金融基础设施的替代性而陷入战略被动。当全球南方国家在金砖国家支付系统(BRICS Pay)框架下完成首笔跨境人民币贷款,当东盟国家启动区域数字货币桥(mBridge)试点,美元霸权的根基已从“贸易结算货币”异化为“政治博弈筹码”。历史或将证明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碎的不仅是全球产业链,更是美元作为“世界货币”的合法性基础。